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

成為綠盟廢核講師

唸大學時,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玩起「盍各言爾志」的遊戲,請同學說說自己未來想幹嘛?

輪到我時,我說,我沒想將來要幹嘛,只希望30歲時,還能跟現在(20出頭)一樣,時常跑去電影院看電影。

我是個很愛看電影的人,所以當時在課堂上突然被問到未來想幹嘛時,沒想太多、很自然就說出上述的答案。

畢業十幾年後,我也早已過了30歲,現在回頭看這件事,除了滿意自己達成志願之外,也再次體認到自己從來都不是「胸懷大志」的人,十幾年前立志想要的,不過就是十幾年後的流行語「小確幸」罷了。

只是這樣的一點「小確幸」,在我看到福島核災的慘況之後,便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。

這層陰影是,如果同樣的核災發生在台灣,由於地狹人稠,加上核一、核二廠就位於首都旁邊,方圓30公里內人口超過五百萬,因此核災對台灣造成的影響,絕對比日本此次嚴重千百倍。到時候,台灣的社會將宛如末日般崩潰,每個人的願望與對生活的美好想像,都不再可能。所有人的「小確幸」,包括我在看完一部好電影後心裡的滿足感,都只能在無盡的悔恨中回憶。

所以我更堅定我的反核立場,連續兩年參加反核遊行,到處轉貼反核資料,甚至報名綠盟的廢核講師培訓,逼自己做最不擅長的一件事:站在陌生人面前講話。

在宣講場次中,有次到雲林三小棟,對象大都是雲林科技大學的學生。該場活動名為「重新思考核電-音樂講座會」,我的宣講結束後,便是兩位雲科大吉他社的同學表演。活動場地不大,人數不多,大約二十幾位,兩位表演者也不是什麼大明星,不過由於台下聽眾也有許多人是吉他社,彼此熟識,所以台上台下有許多溫馨的互動。

我十分享受這樣的一個小小演唱會,也讓我想起論語中另一場「盍各言爾志」的對話,相較於子路、冉有的治國抱負,反倒是曾點的願望最讓孔子賞識。

曾點說的願望是:「莫春者,春服既成;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。」翻成白話就是:希望能在春天,和朋友與小孩到河邊泡泡澡,然後吹著舒服的風,一路唱歌回家。

看一場自己喜歡的好電影、在同學的吉他與歌聲中歡度下午時光,跟兩千多年前的古人的理想生活,其實並不會相差太多,甚至就像鄭有傑的反核短片,一家人例行性地一起吃一頓媽媽煮的晚餐,這些「小確幸」,在核災這厚厚的陰影下,隨時有可能變成「不再平凡的幸福」(鄭有傑的反核短片片名)。

如果你也一樣享受著此種生命中的小小美好時光,請「重新思考零核電」,和我們一起把頭頂這片核災陰影撥開。

沒有留言:

溝通與和諧(當兵時的作文)

我要講一件事,是有關一個人犯錯被我親眼撞見,但若把這件事詳實地說出,我好像就變成大家口中的抓耙子,專在背後說人壞話,雖然我說的是實話。總之,或許是我沒有做抓耙子的勇氣,也可能是我沒有說實話的勇氣,無論如何,我決定扭曲事實的原貌,改說另一個類似的故事: